海秀天成楼栋已建至16层 预计今年11月份开盘
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郑团长
盛夏七月的一天,在高昌区亚尔镇的葡萄园里,村民穆合塔尔·热合曼轻触按钮,汩汩清流顺着密布的管网精准输送到葡萄根系。在这场“指尖上的灌溉革命”中,他的葡萄亩产提升30%,用水却节约40%。这一幕正是自治区成立70年来,吐鲁番以改革破解发展困局的生动缩影——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指尖灌溉”,从现代工厂到新能源基地,从政务服务“火速办”到景区“一次购票终身免票”的试点先行,改革基因始终奔涌在这片热土的血脉之中。
惟改革者进,惟创新者强,惟改革创新者胜。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,吐鲁番市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累累硕果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市用足用好改革“关键一招”,迎难而上、知难而进,不断将改革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,为建设繁荣富裕、和美幸福的现代化吐鲁番注入了强劲动力、筑牢了制度根基。
机制创新:制度赋能激活发展“一池春水”
在托克逊县阿乐惠镇,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圣雄能源)的厂房内,机器轰鸣声中藏着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的新路径。2012年,这家投资近100亿元的民营企业因经济下行濒临倒闭,沦为“僵尸企业”。2015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动员下,新疆中泰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向圣雄能源注资近20亿元并引入先进管理制度,重组后仅一年,圣雄能源完成工业总产值18.8亿元,成为托克逊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。
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。我市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“牛鼻子”,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,引领带动各领域改革协同深化,构建起覆盖农业、工业、国企等多领域的改革体系。
——农业农村改革:高昌区作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,成功实现首宗土地入市,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;
——工业领域改革:工业项目“标准地”供应机制和“拿地即开工”审批模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,吐鲁番经开区完成调区,鄯善、托克逊工业园区连续三年全疆考核优秀;
——国企改革:吐鲁番市水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吐鲁番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吐鲁番西域旅投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挂牌成立,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;
——政务服务改革:4507项事项进厅入网、63项延伸至乡镇办理,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走在全疆前列,“火速办”品牌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疆推广,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.9%;
——开放发展:吐鲁番成功纳入自治区空港型区域物流枢纽承载城市,2024年吐鲁番机场开通航线52条、通航城市42个,旅客吞吐量近60万人次,货邮吞吐量增长338%,进出疆“首选地”地位愈发凸显;
——科技创新: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,初步建成“科技管理运行平台”。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6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家,产业发展含“研”量明显提升。
“今年,我们把130项任务分解成‘责任清单’,每个月盯着进度表‘对账销号’。”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彭县介绍,在这样的推进机制下,吐鲁番市的改革呈现出“多点开花、协同发力”的生动局面。工业领域,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改造中焕发新生,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;国企改革通过重组整合,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“压舱石”;政务服务持续提质增效,让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“火洲速度”与“火洲温度”。
高昌区群众艺术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主体结构进行封顶作业。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海燕 摄
游客在葡萄沟景区青蛙巷观看歌舞表演。高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钰 摄
产业转型:集群崛起重塑经济“新版图”
7月的吐鲁番,地表温度直逼60℃,葡萄沟景区内却流水潺潺、凉意沁人,游客们在葡萄架下品尝馕、在非遗工坊体验刺绣,欢声笑语不绝于耳。
葡萄沟景区是我市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,这热闹景象的背后,是我市探索“门票经济”向“产业经济”转型的大胆尝试——从2024年3月实行“一次购票终身免票”,到2025-08-04起实行免门票政策。
“免门票让利看似‘割肉’,实则是打开流量闸门。”葡萄沟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丽梅介绍,葡萄沟有居民2282户、1.1万人,超七成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2024年实行“一次购票终身免票”后,景区二次消费收入同比增长30%,其中餐饮、民宿、文创贡献超六成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景区特色餐饮营业额突破80万元,青蛙巷民宿入住率达100%,手工艺品销售额同比翻番。
“免门票后游客有更多选择空间,也能更深入地体验葡萄沟景区的新场景新业态。”葡萄沟居民瓦热斯江·亚森说,2024年他将自家庭院改造成主题民宿,主推非遗制作体验、特色美食制作等内容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慢生活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他家民宿每日爆满。
要实现改革的“一子落”,带动经济的“满盘活”,就得将改革的“指挥棒”指向关键领域。吐鲁番深谙此理。
近年来,我市聚焦“八大产业集群20条重点产业链”,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线,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,通过延链补链强链,谋划建设了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,吸引了一批新能源和新材料制造企业落户,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,为建设全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势蓄能。
——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:2024年原煤产量突破3800万吨,中泰制甲醇、信发多联产等项目投产,泰亨、亿航等千万吨级项目稳步推进,千亿级产业集群雏形已现;
——新能源产业:1166万千瓦项目纳入自治区清单,浙江火电“光伏+光热”一体化项目并网120万千瓦,托克逊300万千瓦风电开工,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6%,总规模迈向千万千瓦级;
——油气产业:中安集团鄯善油气项目采用6项核心技术,形成年产4000万吨优质油砂油能力,温西一、温八气库群调峰能力达10.4亿方,原油产量142万吨、天然气3亿立方米,支撑自治区重要油气储备基地建设。
数据印证转型成效: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139.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03.87亿元,增幅达117.98%。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改造中焕发新生,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,吐鲁番正从“资源依赖”走向“集群崛起”。
在吐鲁番市政务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协助群众自助办理业务。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摄
民生共享:品质提升绘就幸福“新画卷”
6月26日,前来办理驾照换证业务的热孜古丽·亚库甫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办完了业务。她说:“以前要先去照相馆,再去医院体检,最后去车管所,得花大半天时间,现在不到十分钟就办完了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
“今年初引进自助体检拍照机后,群众在服务窗口就能完成全流程办理。”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业务员穆凯代斯?阿卜杜克热木说,“这不仅节省了群众的时间,窗口效率也显著提升,每天能多办30多笔业务。”
这样的便利,源于政务服务“综合窗口”改革的深入推进。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管理科科长李飞表示:“下一步,我们将加强与授权部门的对接联系,强化授权业务培训,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,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,竭力打造便民、高效、廉洁、公正的政务服务环境。”
人民有所呼,改革有所应。我市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持续深化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就业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改革,以“小切口”改革撬动“大民生”:
——就业保障:2024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723人,开展培训5.17万人次,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.3%;
——医疗升级:统一指挥的120急救系统加快建设,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,远程医疗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;
——教育提质:投入1.35亿元实施200余个教育项目,成立21个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,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新建4个实训基地,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;
——住房改善:住房公积金政策创新,推出子女购房提取父母公积金业务,降低保障性住房贷款首付比例,惠及数万家庭;
——文旅融合:高昌区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,吐鲁番加入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,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3201.67万人次、增长21.82%,旅游收入250.22亿元、增长23.38%。
七十载砥砺奋进,吐鲁番以改革为刃,劈开资源型地区转型新路:从“一枝独大”到“多元并进”,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指尖灌溉”,从“热恼风困”到“风光热土”,每一步突破皆印刻着敢闯敢试的改革基因。站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,吐鲁番市将聚焦市委“1535”工作思路,加强改革系统集成、协同高效,破除思想束缚、制度障碍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吐鲁番篇章。